也許SCOTT和NICOLAI和北港這個地方完全扯不上干係,但我們卻騎著這二台名駒進入著個古老的小鎮,儘管這有些突兀,但是我覺得利用單車這種運動器材能讓我們更貼近本土傳統的文明。當然,這與任何品牌毫無關連,只是藉由人力踩踏產生的速度,優遊於此地的巷弄與田園中,比起機動車輛更有意思,也證明高品質的戶外運動也能如此的具有親和力。
說起要來北港騎單車旅遊,還是自行開車攜帶單車前來最方便,鄉野之間要停車、組車絕非難事,讓我們用圖片記錄下單車在北港發生的故事。
尋鮮之旅
在北港騎單車一點都不會感到勞累,這兒有的是小吃,一定讓人聞香下馬,一整天都有得吃。多的是傳統老店,不管賣什麼特產,都有可能是幾近失傳的手藝製作,甚至有幸目睹老師傅正在秀二手絕活。開闊的北港溪就緊臨北港老街,不一會就可輪到另一番農田的景象,這樣的經驗是值得單車族嘗試的,走一遭絕對比去世俗的觀光風景區更有收穫。
老早就聽聞北港的朝天宮香火鼎盛,然而百聞不如一見,廟口前的中山路上香客熙熙攘攘,萬一運氣夠好,遇到各種?陣頭」經過,那真的是寸步難行,只見神轎左搖右晃,人人若非舉香跟拜至少也是虔誠的目送,只有在鑼鼓喧天的朝天宮前才能感染這股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有幸目睹這一切,當地的店家告訴我們;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那一天是北港鎮最瘋狂的日子,有上百支的?陣頭」隊伍都將在這一天進駐朝天宮,如果想要用鏡頭記錄精彩的神蹟瞬間,這一天是最北港的日子,若說朝天宮最能代表北港,那一點都沒錯。
來這種地方玩賞,騎單車是最適合的方式,不但可以進入所有的巷弄,也可以隨時離開鬧區進入田園的世界。巷弄裡可能隨時遇到一間不起眼的老舊建物,卻有著三代以上的傳承名產,而田埂之中,更可老遠的看見農民忙著採收農作,而他們會告訴你下次收成是什麼時候。
朝天宮前的中山路上好似60年代的台北迪化街,不知是景象復古,還是這兒一直保持如此,至少視覺景觀充滿懷舊的風情,餅店、戲院、市場…,讓人目不暇給。
直到路底的堤防,才發現緊接著的是鮮紅色的北港觀光大橋,只供行人步行,機動車輛是無法進入的。這座鮮紅色的觀光大橋連結雲林與嘉義二縣,橋身採尼爾森式鋼拱橋結構,以三個鋼骨橋環橫跨北港溪床二岸,長度為450公尺,橋面寬6公尺,完全為休閒用途,這座橋已是當地最著名的地標。在紅色觀光大橋的西邊,還有一座三號大橋,這座橋更新,結構更雄偉,近看相當壯觀。二座橋下有河堤相聯結,中間會經過一戶以傳統工法製作米粉的農家,值得停下來欣賞一番。再過去不遠就是已經廢棄的牛墟,雖然早已沒有牛隻的交易,卻仍保留早期的樣貌,只是荒涼許多。北港三號大橋是最新完工的交通要道,橋上車水馬龍,橋體結構設計雖不特別,也不算好看,但是夜晚時當橋上的燈光亮起,又是另一種極具現代感的面貌。
由三號大橋沿著文仁路回到較新的市區,經過台糖公園後又會進入北港的街道上,隨著距離朝天宮愈來愈近,各種古意盎然的小吃或特產又逐漸密集起來,即使是夜裡,這兒也不愁吃喝,真是個完全放鬆的好去處。
在地名物
說到在地名物,麻油的製作大概是北港最特別的吧。雖然北港本地並不出產油麻仔(以進口為主),但北港製作麻油的傳統歷史相當久,麻油本身味道香醇,是不可或缺的烹調食用油。然而使用古法製造,一部用了50年沒洗過的烏黑油亮機器,或一口深沈的油鍋,甚至老師傅滿是皺紋的雙手,都讓此地的麻油保有原味而遠近馳名,甚至油麻子的渣。
純手工製造麻油是相當不容易的事,過程的每一個精準度都要拿捏的恰到好處,溼度,溫度、蒸煮的火侯…等,都需要長久的經驗累積,這樣製做出的麻油絕不是一般機器大量生產所能比擬的,也許再過幾年,當老師傅逐漸凋零,這樣的手藝就會失傳吧。
除了麻油之外,超好吃的在地小吃包括;香菇肉羹、鴨肉飯、魯肉飯、麵線糊、廟邊假魚肚、圓仔湯、煎盤粿、北港大餅、花生、糯米麥芽…..等,保證樣樣好吃,吃一整天也吃不完。
注意事項
1.前往北港騎單車以汽車攜帶單車前往最方便。平日北港停車問題不大,若選擇廟會期間前往,車輛最好停放外離鬧區愈遠愈好,以免進得去,出不來,甚至有可能會被煙火爆竹炸傷。
2.冬季北港溪畔堤防風大,日夜溫差大,須注意保暖防風。
3.北港每家小吃的營業時間都不相同,例如廟口麵線糊的營業時間只有早上,中午便收攤,若要遍嚐所有小吃,最少得需要二天以上的時間才夠。
4.北港大部分店家門市皆不大,單車的停放須注意。
5.雲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yunlin.gov.tw
6.雲林縣政府觀光旅遊網 http://tour.yunlin.gov.tw
7.北港朝天宮全球資訊網 http://www.mats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