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行程

陶塞步道登山車體驗陶塞步道登山車體驗

陶塞步道登山車體驗陶塞步道登山車體驗
撰文/邢正康.攝影/邢正康 / 楊智仁
2011/09/27發表,已被閱讀9,534次

會利用這條山林溪谷邊的產業道路進入梅園、竹村的人相當稀少,也正因為如此,讓此地保留了純樸的面貌,完全沒有世俗的喧譁。

整裝準備開始旅程了,要先注意單車的車況。

除了溯陶塞溪攀登南湖大山的登山者之外,幾乎沒有遊客會前來,但這兒非常適合騎乘登山車一遊,由迴頭彎的入口處算起,抵達竹村大約接近10K的距離,如果只有一天時間的話,需要一些經驗與體力,但若能安排二天則非常輕鬆寫意,且玩得更盡性,竹村的教堂那兒就是最佳的露宿過夜地點。

由入口處開始進入之後,雖然是下坡路段,但距離很短,約300公尺後就遇到清溪吊橋,然後就是無止境般的上坡,在9公里多的距離內海拔上升超過450公尺,更有些路段的超級陡坡由於路面凹禿不平, 勉力踩踏非常辛苦,得用到前最小齒盤搭配後最大齒盤辛苦的踩踏前進,只要路面稍有跳動,前輪很容易彈起,不然就只好推車了。以我的體力而言,在去程大約都維持在前中小齒盤,後方飛輪維持在第6片到第9片之間的齒比慢慢的前進爬升,部份路段體力不濟,也只好推車步行前進,不過還是很舒適。

下坡路段才是考驗騎乘技巧的與膽識的開始,也是最大的樂趣來源。

有點難又不太難的路況

這兒是一條非常值得去的登山車經典路線,除了路況強度夠、長度適中外,沿途的自然與地質景觀也極吸引人。由中橫公路迴頭彎處的入口算起,至竹村的教堂全長只有10公里左右,加上沿途壯觀的景色,走走停停約一整天也一定能抵達終點,但天候不佳時則可能遇上坍方中斷,所以二天的時間安排本行程絕對是最佳選擇,也能有最多的收穫。

經過教堂前空地的當地農民偶爾會坐在這休息。

在竹村有座老教堂,教堂前的空地是最佳的紮營過夜地點,也有水源,雖然這座教堂不大,但四周景致頗佳,這座歷史悠久的老教堂本身就是值得欣賞的一棟建築物。

桃塞步道全線路幅約2米寬,原本已被鋪上水泥,但因山區地質不穩,經常有落石坍方發生,也有多處山澗流經路面,路基風化後殘餘的碎石滿地,所以完全不平整,雖然過去曾全線鋪設水泥,但這一帶山區地質破碎,幾乎逢雨必坍,經常處於修修補補的狀態,因此碎石、泥濘、坍方、積水……,這樣的路況長度恐怕遠超過平整的水泥路面。

我們遇到路面坍方整修。

這條路線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吊橋不少,每一座吊橋都跨越高聳的溪谷,站在橋面上都有不錯的展望。雖然景觀極佳,但是這兒也與台灣其他的山區一樣,每逢大雨過後就可能發生落石坍方,此次前往也不例外,這回我們在進入迴頭彎之後大約4K處的位置遇到坍方崩壞的地形。其中一座吊橋被落石沖毀了幾乎達1/3,橋的二端基座有一端已毀壞,而且原有的產業道路的路基也都流失,僅靠人走出來的步幅足跡跨越坍方處,這段距離大約20公尺,雖很短,為了通過這樣的地形卻得非常小心。我們以人力接駁傳遞的方式將單車扛過這段崩坍地,這樣的地形在多日的雨天其實是不安定的。

上: 崩坍處要小心通過。左下:這條路上仍不時有騎機車的警察進入。右下:遇到迷你型怪手要通過,需隨時找讓路的位置。

由於山上仍有小面積農園,所以偶而會遇到小型搬運車經過。這些靠山吃飯的農民除了要和捉摸不定的自然環境與天候搏鬥之外,還得有高超的膽識與技術才能將山上的農作物運下山,因為路幅實在很小,搬運車的寬度幾乎與路面等寬,在這條緊臨全程搖晃顛簸的崖邊小徑上顯得很不安全,會車時儘管我們想讓路,也不見得有位置可讓,因此當聽見老遠傳來的引擎聲時,就要考慮一下如何讓路。

步道好大一段路幾乎都是開鑿在岩壁當中的明隧道。

不斷爬坡

在這近10公里的小徑上,有相當長的距離是緊鄰著陶塞溪的萬丈深淵,經過部份崩坍地形時會有較大的心裡壓力,不太能夠分心欣賞遠方的山谷景色。這段路上的吊橋也不少,這幾座吊橋的結構都還算相當堅實,橋面寬度與路面幾乎一樣,雖然沒有坡度,但是為了止滑,橋面上鋪設有二道鐵網讓四輪的小型搬運車使用,但是二道鐵網間的間距很短而且邊緣處過於尖銳,有劃破單車外胎胎壁的可能,騎乘穿越吊橋時要非常小心。

左:吊橋多是這條路的一大特色。右:這兒水流清澈,且極易觀察到溪谷岩壁的紋路。
有時會遇到熱情的原住民小朋友。

梅園附近這一段路面比較平坦,地勢開闊些,距離溪床高度較近,沿著開闊溪床邊的山徑上騎車是最舒服的一段,滔滔溪水聲蓋過輪胎壓過地面的聲音,也聽不建自己的喘息聲。但是緊接著又是陡峭的上坡,這段上坡要一直爬到最後的竹村為止,也是最累人的一段。

當看見一大片竹林時就表示竹村到了,路旁已經可見到農作物,多是高麗菜與番茄。竹村是一處河階地形,房舍散布在各階層都有,但是都不集中,而且已少有人居住,其實不太像一般的聚落,聽當地工作的原住民說,山中的農耕生活實屬不易,不但得忍受生活不便,還得面對一定會有的風雨天災,因此耕作的規模逐年縮小,而且在太管處的土地管理政策下,農民們的土地多被徵收,因此許多原居住竹村的村人們也逐漸移居外地,大概不會再回來了。或許不久後,竹村這個地名即將從地圖上消失,當不再有耕作時,這條路大概就真的只剩下登山客會進出了。

一路上坡,終於即將抵達教堂了。

有氣氛的老教堂

非常有風味的一口鐵鐘。

順著產業道路再往前行會遇一岔路,路口有一天主教的十字架,右邊即通往教堂,也是此行最適合過夜的地點。這座老教堂顯然頗有歷史,屋簷下掛著一口鐘,並有1938的數字,教堂前有二座工寮,雖然這些建築物都很老舊,但都有維護,尤其是教堂周邊的樹林與草地,整理的十分美觀整齊。附近工作的農民表示這兒平時極少有外地人前來,所以較容易保持乾淨,他們一直提醒我們不要留下垃圾,看來這兒的人對外地來的陌生人很不放心。

教堂前種植了幾株曇花,這個夜裡吸引我們注意的除了盛開的曇花之外,還有許多昆蟲,甚至發現一種體型巨大;色澤鮮豔的蜈蚣,我想這是一種有毒的品種,不過動作不算快,很輕易的就可以拍攝清楚。但是,這晚我特別注意帳篷的拉鍊是否拉緊。

左:教堂前是非常理想的過夜紮營點。右上:夜裡盛開的曇花,真的很快就又閤上了。右下:好大的蜈蚣,這晚愈來愈熱鬧了。

順遊景點

西寶國小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距離迴頭彎約3公里,對於前往竹村步道騎車的人來說,這兒也是一處可以停放汽車的地方,而且這座國小值得仔細欣賞一番。

西寶國小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元的族群文化背景,使其成為帶有實驗性質的一所「學舍制」國民小學,師生住宿、學習全在一起,宛如一個大家庭般。 校舍建築物特殊的結構設計全部採用生態工法,以親水河岸為界將人車分離。外觀上完全不像一般的公立學校,必較像是國外的美術館。

也許物質生活比不上大都市中豐沛,但在這種優美環境下成長的師生無形中皆培養出健全的人格,外人前來可體驗多方面的美學,不只是硬體的建築物而已。然而,此地不適合製造喧譁、任意丟棄垃圾的人前來喔。

注意事項

1.竹村地區各類野生動植物極多(如蚊、蜂、蛇...等)行走其間請注意安全。
2.每於地震或大雨過後常有落石、坍方發生,行前最好電詢太魯國國家公園相關路況。
3.一般道路使用的光頭胎不適合這條越野路線。
4.若無當日往返的計畫,那麼竹村的教堂為最佳過夜地點,但須自備宿營裝備。
5.騎登山車在危險路段不宜逞強,若有疑慮最好牽車通過。
6.通過吊橋需小心橋面上的鐵絲劃破外胎。
7.迴頭彎位有花蓮客運的站牌,可以搭客運也可自行駕車前往,但汽車無法進入竹村步道。
8.建議攜帶裝備:食宿裝備、望遠鏡、無線電、禦寒衣物、維修工具。

輕便的帳篷適合在此紮營露宿。

交通資訊

1.自花蓮市搭乘往梨山的花蓮客運,於迴頭彎站牌下車即可抵達,竹村步道入口。 若利用客運班車前往,那麼單車可能需要分解後裝入攜車袋。
2.自行駕車者,可於台8線(中橫公路)徊頭彎處停放汽車,但腹地有限,大約只能停放四部汽車。

坍方路段切記盡快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