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行程

尖石鄉追楓之旅 尋找秋天的顏色尖石鄉追楓之旅 尋找秋天的顏色

尖石鄉追楓之旅 尋找秋天的顏色尖石鄉追楓之旅 尋找秋天的顏色
撰文/宋為農.攝影/宋為農 邢正康
2014/11/28發表,已被閱讀30,174次

一年之中,個人最喜歡的時光即是從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這段時間,這時的氣候既沒有盛夏時那樣濕熱難耐,且溼冷的東北季風也尚未報道,因此氣候舒適宜人,極適合從事戶外活動。另一方面,十一月中旬之後,中海拔的森林悄悄的換上了秋裝,黃色、紅色的楓葉,為原本綠意盎然的森林增添了鮮豔的色彩。

少有遊客的尖石後山

大部份的遊客可能對於橫山鄉的內灣以及位於油羅溪上游的錦屏較為熟悉,其他位於尖石鄉更深入的部落如宇老、秀巒、鎮西堡、新光等地,因交通路途較為遙遠,且山路蜿蜒、窄小,故前往的遊客相對較少。

通過了那羅部落之後,「竹60縣道」遂沿著山坡呈現「Z字型」爬坡,隨著海拔不斷攀升的同時,不僅逐漸遠離觀光景點喧鬧的人群,同時還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空氣變得更為涼爽。宇老是「竹60縣道」的制高點,也是油羅溪與大漢溪水系的分水嶺,翻過宇老之後,再往山區深入即是當地人們所稱呼的尖石後山。對於想要入山尋找秋天顏色的旅人而言,宇老之後的路段才是這趟旅程真正的開始。

秀巒控溪吊橋

尖石後山深入北台灣的核心山區,並且擁有北台灣最茂密的野生楓林。雖然這裡的賞楓知名度不若武林農場、福壽山、奧萬大那樣響噹噹,但走入不加人工修飾的山野,卻能感受到原始山林帶給人最真實的感動。

尖石後山景點中,最受遊客歡迎的賞楓景點首推秀巒。片片金黃色與橙紅色交錯的楓樹林,與湛藍的溪水、溪中粗獷的巨石、一座吊橋,交織成一幅宛如油畫般的風景。相較於入山時那段一個多小時蜿蜒的路程,眼前此番風景不禁令人產生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也無怪乎許多攝影愛好者不辭舟車勞頓,願意在破曉之前就從外地城市出發,深入尖石後山,只為了捕捉山林間「當季限定」的秋景。

當遊客從控溪吊橋進入彼岸的森林時,將會發現那裡又是另一個令人望之心醉的天地。森林裡的楓樹高聳挺直,抬頭觀望陽光粼粼閃爍於茂密的楓林之間,金黃色的楓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剔透有緻,襯著藍天白雲作為背景,更能突顯出楓葉燦爛的顏色。每當山風拂起時,高大的楓木隨風搖曳,並發出清脆的「嘎嘎」聲響,枝頭上的黃葉在山風的吹送下,徐徐地從高處灑落。誰說秋天是一個蕭瑟又瀰漫著一股淡淡憂愁的季節?其實,秋天也可以是一個充滿詩意且浪漫的季節呢。

薩克亞金溪與塔克金溪在控溪吊橋下方匯流,左側的塔克金溪來自司馬庫斯,右側的薩克亞金溪來源於老霞喀羅古道,兩溪交匯之處,頗有萬馬奔騰之勢。軍艦岩附近還有一口碳酸溫泉,雖然泉水量不大,無法容納多人共浴,但若能與三五好友一同坐在溫泉旁泡泡腳,一邊觀賞溪流的紅葉風光,一邊享受溫潤的泉水舒緩小腿,倒也是樂事一樁!

霞喀羅古道

沿著楓林健行,感受山裡的秋意。

霞喀羅古道東起尖石鄉的養老,西至五峰鄉的石鹿,全長約二十三公里,為昔日泰雅族人往來尖石鄉與五峰鄉之間的社道。日據時代時,日本人為了監控泰雅族人的活動,將霞喀羅古道闢建為警備道路,並在沿途設置駐在所;台灣光復之後,霞喀羅古道則成為林務局的造林及伐木的道路。隨著人文活動變遷,霞喀羅古道已不似當年俱有殖民者的統治色彩,林業的經濟目的亦不復在,然而這條位居新竹深山之中的古道,不僅俱有人文歷史意義,深秋時,滿山楓紅的風景更是令人心醉。

栗園駐在所的孟宗竹林高聳夾道。

馬鞍駐在所距離養老登山口約五公里,其前後一公里的路段,擁有茂密的青楓、楓香、槭樹,甚至還有幾棵高大的山毛櫸,此據點是霞喀羅古道最知名的賞楓景點 (註一)。若只打算以最輕鬆的方式安排一日往返的霞喀羅賞楓行程,那麼馬鞍無疑地是最佳選擇,原因除了馬鞍距離登山口不遠,單日往返僅十公里而已,且這段路程算是相當平坦好走,可謂是一條老少皆宜的大眾化健行路線。

白石吊橋是霞喀羅古道上的另一個重頭戲,橫跨薩克亞金溪谷的白石吊橋長約140公尺,垂直落差卻有將近100公尺高!從遠方觀望,寬度僅容兩人錯肩通過的白石吊橋,就像懸掛在空中的一條細索,底下的溪谷彷彿深不見底,若將白石吊橋稱之為一段騰空步道絲毫不為過。坦白說,初次踏上白石吊橋時還真的需要些勇氣,尤其走到吊橋的中段位置時,吊橋的搖晃感更為明顯,心臟不夠強的人,恐怕吊橋走不到一半就會被腳下騰空的景象嚇到腿軟。若要從台灣眾多大大小小的吊橋中選出「吊橋之最」者,那麼個人認為這個獎項非白石吊橋莫屬 — 高度落差之最、驚險指數之最!

註一:青楓、楓香、槭樹、山毛櫸在深秋時都會轉為紅葉,故我們所謂「賞楓」的對象,不盡然僅是單純的楓樹而已。

步道上的警示標語。
白石吊橋又細又長,像是一條無盡頭的空中步道。
從白石吊橋上觀賞薩克亞金溪谷。
馬鞍是霞喀羅古道的賞楓精華區。

追楓情報提示

台灣適合觀賞紅葉的地方,幾乎都在海拔七八百以上的中海拔山區,季節莫約是從十月下旬至十二月為止。原則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因為氣溫較早轉冷,故紅葉發生的時間較早,接著才輪到海拔較低的楓樹轉紅,以尖石鄉為例,因為霞喀羅古道的海拔較秀巒高,故楓樹轉紅的時間較秀巒早兩週至一個月左右。

乾冷的氣候有助於楓葉轉紅,故每年的氣溫與乾濕度變化,皆會影響紅葉發生的時間。當楓葉由黃橙色轉成正紅色時,其實也預告這片紅葉風景即將進入尾聲,這時只要經歷一陣雨,或是夜裡刮起了一陣風,都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將火紅的楓葉全數打落,因此若要拍得滿山遍野紅楓的畫面,除了要仔細觀察當季天氣變化,勤勘景,多少還是要看老天爺給不給機會。

除了楓葉之外,秋天的山毛櫸也很壯觀。
騎乘越野單車前往也是不錯的選擇。

交通指南

國道三號竹林交流道 > 沿著「120縣道」往橫山、內灣方向前進 (其中有一段是台三線與120縣道共線) > 看到往內灣的標誌時,請轉往內灣方向,續沿120縣道往尖石鄉方向前進 > 過「尖石大橋」,轉「竹60縣道」,即可通往尖石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