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行程

休旅車+自行車漫遊客家小鎮北埔休旅車+自行車漫遊客家小鎮北埔

休旅車+自行車漫遊客家小鎮北埔休旅車+自行車漫遊客家小鎮北埔
撰文/左承偉.攝影/左承偉/Brookie
2011/09/03發表,已被閱讀16,547次

客家農村小鎮 北埔

講起北埔,許多朋友應該不會太陌生,但這兒與筆者童年記憶的苗栗南庄頗像,只是差別在於過去的傳統產業不同(註)。然而隨著社會工業化、商業化,這裡也像許多客家小鎮一樣,面臨人口外移、產業沒落、社區老齡化等等,好在這八年、十年間國民旅遊推波助瀾,才讓這裡重新展開生機。

老廟廟埕前曬梅干菜,也只有北埔這樣的小鎮才有如此悠閒的步調。

不過過多的人潮讓這裡在週休假日時人滿為患,小小的街市巷弄遊客來往穿梭,其根本得不到想要的寧靜。因此,筆者深刻的建議,找個非假日,尤其是週一~週四的時間,如果僅有一天假,那沒關係!來個四加二的RV + 小折的一日遊;若時間許可,可以留住一晚,則可體會農村的樸實與平淡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這裡因為開發頗早,因此有不少古蹟、老厝,值得踏著單車穿街過巷、四處遊歷。然而造訪北埔所能從事的活動不只是憑弔古蹟,這裡更是體驗客家鄉村文化的好所在,動靜皆宜。例如一月、二月時,北埔鄉野有不少的櫻花、梅花可賞,春季時油桐花開,夜間則可賞螢,九月入秋時,則是採收柿子製作柿餅的季節,黃橙橙的柿餅不僅可口,更有許多愛好攝影者專程前來取景。

北埔是個務農的客家村落,日據時代係以出產澎風茶(即東方美人茶)出名。市集上充滿著各式客家美食,從客家小炒、板條、鹹菜干、金橘醬、菜包,再到客家甜點的柿餅、麻薯、擂茶等等,不勝枚舉,豐富了旅客的味蕾。

註:南庄原本也是位居苗栗山區的小鄉鎮,其真正崛起在於發掘煤礦與林業砍伐,而北埔則是農業屯墾而發跡的小鎮,故兩者產業並不雷同。

簷上的剪黏訴說著忠孝節義的傳統故事。

小折漫遊街上古蹟

如果您體力好,或是居所離北埔在五十公里內,那麼直接騎著公路車、旅行車,甚至是登山車前來遊覽,的確是不錯的主意。但要是氣虛體弱,或是住在台北、台中或高雄等大都會內,那建議還是將小折收上車,然後一路殺來,再踏著小折單車慢慢遊覽囉。

北埔老街的狹小巷弄不宜駕車,但卻很適合小折穿梭。

嚴格說來北埔鄉的城鎮中心不大,大約4~5平方公里左右,但有些古蹟或景點位於市鎮外圍,甚至還有段距離,如百年水車、古橋等等,所以若以純粹步行的方式,恐怕是有些累人的。因此搭配小折的話,便可以將它騎騎停停的好處徹底發揮,所以舉凡看到特別的景點、適宜取景留下紀念的畫面,或是好吃的小攤、客家餐廳,就可以立刻停車,然後把單車直接折疊成行李帶進去,完全用不著擔心愛車的安全問題,比起公路車、登山車、旅行車這些車款,實在是方便太多!

除了穿梭在景點、小吃、餐館外,北埔鄉的市容有許多古老狹窄的小巷,而這些巷弄間往往就有值得一探的古厝,或者是合適取景的角度,因此踩著小折,這時也多了份方便、少花了些體力,又不會搞得氣喘吁吁,可以盡情地在古宅巷弄閒悠遊。

古蹟的滄桑與哀愁

走一趟北埔行,雖然可以感受當地的傳統客家文化與城鎮風貌,但不免有些遺憾的是,台灣對於古蹟竟是如此的不在意!

缺乏維修的忠恕堂,側牆已出現剝落及植物入侵、處處頹圮的模樣。

北埔街上,除了幾個著名的觀光景點政府有投入維護資源,但對於大部分古宅、街市都採取放任態度。更糟糕的是居民的想法!今日北埔之所以能勾吸引外地人前往此處,不就是它的老街與客家文化,換言之,如果沒有了古厝、田園,北埔還能如此吸引人嗎?然而從幾幢至今還有人居的古宅看來,裡面的人感覺到背負著祖先的光榮嗎?感覺得到這一轉一瓦是祖先胼手胝足、血汗交織的遺產嗎?如果沒有這樣的體認,也無怪乎僅是將其當作一般的祖產,而任其頹圮,或許傾倒後還能夠改建。

於是我們拿起相機,一一記錄下老街、巷弄裡的點滴,深怕下次再來就又消失了一些,甚至許多!看著即將圮倒的忠恕堂,看著遭受祝融卻無人修復的天水堂二房,我們有些感傷!

慘遭祝融之禍的天水堂二房,不知何時才能重現以往光彩?還是傾倒於斷垣殘壁之中?

品嚐美味客家美食

北埔既為客家農業小鎮,自然有著農村味的美食小吃,這幾年在觀光活動的大力推動下,餐廳、路邊攤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筆者建議,到此隨緣,看順眼的或跟著人潮,大抵也不會差太多,但走進去前還是要先認識、認識吧。

北埔街上有數家客家餐館,可一飽遊客口福。

北埔客家菜:由於客家人勤儉樸實,又多從事重操勞的農業活動,因此客家菜向來以鹹、香、肥著稱,換句話說很有農村特色。一般熟知的菜色如薑絲大腸、客家油雞、客家鹹豬肉、客家小炒、客家筍悶肉、福菜排骨湯等等,都是遊客必點。惟獨要注意的是,的確有些餐廳的口味較重,若屬口味清淡者,建議先告知服務人員。

客家擂茶: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招待貴客的一種茶點,而「擂」為研磨之意。也就是以陶製擂缽將茶葉、花生、芝麻等原料研磨成粉,再沖入沸水調勻,並加入熟米粒後飲用。傳統上擂茶不僅能解渴、充飢,亦可作保健飲料。現在的擂茶還加入蓮子、薏芢、淮山、西果、茨實等中藥類,或其他豆類、穀類,不僅增添風味,更加入養生概念。

北埔的菜包一律現做,除了傳統口味外,也有開發新口味。

客家菜包:客家菜包也是當地的著名小點心。早年客家人在收完稻子後,便在休耕期的田裡種上蘿蔔、刈菜,其中蘿蔔就成了菜包的最佳主角,而刈菜便是製作鹹菜乾的原料。當地的菜包不僅使用蘿蔔為主,更加入艾草提味,並且在蒸菜包的底上墊著柚子葉,藉著柑橘科的特有香氣,襯托菜包的美味。近幾年則由於菜包大行其道,除了傳統口味外,也有人開發出新口味,如山藥菜包等等。

柿餅:來到北埔,就不能不嚐嚐當地特產—柿餅。這紅澄澄、軟中帶Q,且甜蜜蜜的口感,是放入口中咀嚼後,立即呈現的。而製作這美味果乾的原料,便是被分為「澀柿類」的石柿與牛心柿,其中又以石柿較受到歡迎。既然稱為澀柿想必生食的口感略較甜柿差,因此便脫去水分、累積糖度作成柿餅,如此一來既可延長保存期限,又可增加風味。

一般取來做柿餅的柿子以牛心柿與石柿為主,但仍以石柿的甜度較高、口感較Q,但除了口感外,論大小還是以牛心柿佔上風,略大石柿一籌,不過經筆者試吃後,建議還是以石柿的柿餅為佳。

兩種不同品種的澀柿所製作的柿餅;左:石柿;右:牛心柿。

傳統上柿子於九月秋季採收,加以北埔一帶秋陽高照、清風爽颯,並在地形加持下,有著獨特的「九降風」,於是可以孕育出如此美味的柿餅。不過近年來未求產品的衛生及統一化製程,不少廠家也改採烘製方式製作柿餅,口感也很不錯,品質很穩定。總之,來北埔不帶幾盒柿餅可是說不過去的喔!

註解:一般外表呈現紅通通、質感較軟Q的便是柿餅,而柿餅的水份約控制在45%,甜度則為45~50度左右;至於柿乾,則外表乾癟、有層像是發霉的白霜,水份則在31~38%,甜度則在55~60度之間。其中一般人很害怕柿乾的白粉,因此柿乾接受度較低,其實這白粉是柿餅在乾燥過程中析出的葡萄糖,名為「柿霜」,甚至是潤肺的中藥材。其中北埔的柿子雞湯就是以柿乾燉煮土雞,而頗為有名的食補料理。

景點介紹

金廣福:金廣福公館設立於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是姜秀巒、周邦正共同設立的辦事處。「金」意指官方,也帶有吉祥之意,「廣」和「福」則是分別代表廣東(粵)與福建(閩)。

這棟建築有著明顯的武裝屯墾團總部的意義,因此在建築的設計上保有厚牆的設計,但比較特別的是有些房舍又有日式隔間的味道,應該是後來再做改建之故。目前這棟建築已由姜家捐出,新竹縣政府正在整修,而門前的兩株百年老梅樹是隆冬攝影取景的好對象。

北埔慈天宮:慈天宮最初僅是一間簡陋的小型木造廟舍,供奉著姜秀巒家族自惠州迎來的觀音神像,隨著墾業的發達,廟宇又陸續迎來了天上聖母、五穀神農皇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眾神,並且於同治10年(西元1871年)擴建為今日的面貌。

北埔慈天宮不僅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前的廣場也是里民的活動中心,舉行地方集會議事之處,此外,北埔市集的發展也是以慈天宮為中心。

天水堂:天水堂是墾戶首姜秀巒的故居,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故名天水堂。天水堂為三合院格局,門樓為燕尾造型,是一幢造型優美的建築。由於姜家後代目前仍居住於此,故天水堂不開放參觀。

備註:此為魚眼鏡頭所攝。

忠恕堂:里民曾學熙與彭裕謙在同治年間共赴台南府應試,皆考取文科秀才,成為地方佳話。忠恕堂建於民國11年,是曾學熙的故居。其宅邸雖不大,但中西合璧的建築方式,加上圍牆上部使用瓦片砌成菊花狀,頗有特色,只可惜沒有對外開放,且無人維修保護。

秀巒公園:民國22年時,北埔居民為了紀念開墾戶首姜秀巒先生,開闢北埔百年,故將天水堂後方的小山丘命名「秀巒山」,立開基百年石碑一座,以紀念姜秀巒先生的功績。民國65年更名為「秀巒公園」,隔年增設碑宇、亭閣,敘述大隘開拓史以及姜紹祖和蔡清琳等人的抗日事紀事跡。

北埔百年灌溉水車
北埔鎮外圍的田野,設有一條水圳及水車,利用水流帶動葉片使水車轉動,竹筒汲水後利用45度角往上旋轉,轉至頂點時,傾斜的竹筒再將裡頭的盛水倒入梯田之集水槽,灌溉北埔附近的田野。這條水圳和水車設立於道光25年 (西元1845年),運轉至今超過160年,直到最近一兩年才因為疏於維護而停止運作,實在可惜!

北埔的發展

北埔這個座落於新竹與苗栗交界的小鄉鎮,依山傍水,是片理想的墾殖地,不過由於位置偏遠,因此直到清朝道光年間 (西元1830年代) 始有漢人在此開墾。北埔的發展史中,以粵人姜秀巒與閩人周邦正為核心人物,在早年閩粵械鬥頻繁的時代,算是相當難得的案例。開墾過程中,先民為了抵禦原住民的進犯,當地設有三十六處防隘,而建築也多具有防禦性的功能,因此北埔又名「大隘」。

交通動線

1.由中山高下頭份交流道後,接124縣道往東,於珊珠湖轉省道台3線,經峨眉至北埔。
2.由北二高下竹林交流道後,沿120線道右轉竹林大橋至竹東,再沿省道台3線往北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