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活動穿棉T的困擾
許多人都有這種生活經驗,那就是常聽到「棉T吸汗」,因此不少人頗喜歡穿著棉T,尤其現在印製個性化圖文的棉T充斥,因此自然有一批棉T的忠實愛好者,甚至有人認為爬山、健行這些戶外活動,穿棉T也很舒服啊!有什麼不好?但實際上真是這樣嗎?
雖然純棉有不錯的吸汗效果,但潮濕後卻不易乾燥,這除了純棉布料原本含水率較高外,更重要的是棉料吸汗後,正因為它的纖維吸水性強,甚至有很好的保水性,反而使得水分難以蒸發,加上純棉布料必須織造較厚才能成形,使得被汗水濡濕的棉T就更不容易乾燥。
對一般海拔較低或天氣較熱的情況來說,穿著棉T進行戶外活動,最不舒服的就是汗濕後的黏膩感,但若是高海拔晨昏或秋冬季節,棉T弄溼後將潛藏受涼及失溫的風險,這就不能不注意了!
什麼是吸濕排汗
化學纖維早在1970年代就興起過一陣,當時口語稱為「龍」(Lon),然而舊式尼龍布料雖然快乾卻不吸汗,所以後來才會開發以聚酯纖維(Polyester)為主的吸溼排汗布料。
所謂吸濕排汗就是布料利用毛細現象將水分由纖維吸收後,再快速擴散將水分移動至布料表面,藉由流動空氣將其帶走,達到運動狀態的大量排汗時可迅速排除汗氣,或衣物洗滌後能快速乾燥。
這是基於化學纖維的不具親水性,所以吸溼性較差,但反而有快乾特性。因此吸溼排汗布料就是利用改變纖維結構及型態,或混紡天然纖維增加親水吸溼性,達到吸溼排汗及快乾的功能訴求。
為了要達到布料纖維吸溼排汗的功能,紡織界採用物理性及化學性兩類方式。其中化學方式是以化學親水劑(常用為聚乙二醇),塗佈在布料上,但這種排汗衣會隨洗滌次數增加造成親水劑剝落,讓吸溼排汗效果逐漸遞減,所以通常是廉價排汗衣布料會採用的方式。
物理方式則是改變纖維構造達到吸溼排汗效果,常見方法有三種:
異形斷面構造:一般紗線纖維的斷面是圓形,異形斷面就是斷面為放射狀構造,可分為三角、十字或花瓣狀,可在纖維縱向上作出許多溝槽,溝槽的毛細現象會高於光滑面,因此吸溼排汗的功能更強,且布料更柔軟蓬鬆。不同縱向溝槽深度及形狀,會有不同吸溼效果,一般愈深及愈窄的溝槽吸溼排汗效果越好。
中空多孔纖維構造:纖維有中空構造且具備各種孔隙,利用這些微孔增加接觸面積,增加吸收汗水的能力,再由中空構造蒸發。
天然及合成纖維混紡技術:利用天然纖維及化學纖維不同的特性及優點,加以混紡達到功能兼具的複合布料,通常是2~3層構造。內層為合成纖維,具備較好的排水性與快乾性,可讓肌膚保持乾爽;外側則利用天然纖維的吸水力,將汗水迅速吸到布料表面,再加以蒸發。
排汗衣對戶外生活的優點
臺灣的天氣往往高溫潮濕、尤其夏季更是如此,愛好運動的人應該更有這種感覺。以登山健行來說,穿著排汗衣除了維持身體乾爽舒適外,多日健行或登山,也能減少攜帶的衣物。
同理,露營也是如此。尤其家中有小朋友,穿著排汗衣即便弄得一身汗或髒汙,只要簡單洗洗,一下便能晾乾,這樣便減少所需攜帶的衣物。至於居家生活,排汗衣也很方便,因為維持身體的乾爽,反而能減少開冷氣的需求,或是調高空調溫度,這麼一來還有節能減碳的優點。
戶外排汗衣的其它強化機能
涼感:市面上有所謂「涼感紗」,其原理是利用布料化纖內添加高散熱係數的細微礦石粉末,使其增加散溫能力。這種布料在剛穿著接觸皮膚時,會有冰涼觸感,故稱為涼感紗。
抗紫外線:夏季烈日讓衣物的防曬功能是必須考量的重點,衣物防曬力一般以UPF等級來表示。聚酯纖維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線能力,目前有些排汗布料是將吸收紫外線的陶瓷微粒子纖維混入紗線,使布料產生更好的防曬效果。此外,天然羊毛也可抗紫外線。
抑菌消臭:利用壓抑細菌孳生,就能讓衣物在多日穿著、汗濕乾燥後不易產生異味,這就是抑菌消臭。抑菌抗臭常見的方式有聚脂纖維中添加銀離子,或是混紡天然羊毛。
例如Polygiene就是將純銀奈米化,添入極細的纖維中,再紡紗織布,加工過程與成品都在歐盟生產,且必須符合歐盟嚴格的環保法規。因此Polygiene保持清新技術通過國際紡織品相關的批准和認證,例如EPA、BPR、REACH、 bluesign®、Oeko-tex Eco Passports等。
至於羊毛,由於成分中有胺基酸結構內容抗菌肽(antibacterial peptide),所以具有抑菌能力,而羊毛纖維的鱗狀結構可吸附臭味分子,使得天然羊毛能具備抑菌消臭的功能。
吸附臭味:除了主動抑菌外,有些排汗衣布料採用碳化的竹、椰殼、咖啡豆奈米粉末,添加在化學纖維中。這種利用多孔活性碳,可吸附異味,但與銀纖維、羊毛的抑菌消臭原理不同,使用活性碳除臭在一段時間使用後,會達到飽和。此時可利用烘乾熱處理,一般建議是70℃下烘乾約20~30分鐘,使吸附的有機物逸散,還原吸臭效果。
防蚊驅蟲:這類衣物多是利用經核可對人體無害的驅蚊蟲藥劑,以塗佈或浸泡加工方式使其附著在布料上,不過會隨著洗滌次數增加,逐漸降低效果。